close

如何看待組織的隱喻?

當組織被隱喻為機器時,個體就會被隱喻為螺絲釘;當組織被隱喻為骨骼時,文化就會被隱喻為血液;當組織被隱喻為網絡時,個體就會被隱喻為節點。

----------

1920 年代前後,大量生產方式日趨成熟。核心原則與基本特性開始向社會經濟的各類組織滲透:標準化、生產線、大量、集中化、極大化。

鐘錶、生產線、金字塔這些隱喻都說明工業時代無異於追求高效率的精準機器,這種機械思維和隱喻開始受生態、網路及複雜思維持續衝擊。

1970 年代後把單一組織描述為「網絡」的看法就出現了,企業之間的協作也是如此。交易成本學說讓人們理解企業 (看得見的手) 與市場 (看不見的手) 的疆界,但它無法解釋大量中間組織 (握手) 的存在,如網路化的產業組織、長期締約、特許經營等。

BCG 針對 100 家歐美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,過去 15 年間這些公司的工作程序、垂直階層、協調機構和決策核準步驟增加 50% - 350%;而過去 50 年間,複雜性平均每年增加 6.7 %!面對複雜性的劇增,《失控:機器、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》一書主張:「有尊嚴的放手吧!」,這本書帶給網路從業人員模糊的暗示:「不必困惑於網際網路帶來的複雜性,自然界很多生態沒有自上而下的管理,同樣有秩序。

-- from 《重新想像你的世界:互聯網+商業模式大變革》第六章:雲端制組織模式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組織 網絡 商業模式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芸 的頭像
    大芸

    大芸愛 murmur

    大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